4月12日中午12時,17號線一期工程成雅城際鐵路成都西特大橋,雙線盾構下穿施工順利完成,建設者們終于長舒了一口氣。他用精湛的技術、嚴謹的態(tài)度,終于完成了這場難度達到“外科手術”標準的盾構穿越成雅鐵路高風險隧道施工。
這場施工,除了嚴謹、謹慎之外,還有一個詞可以形容建設者的心態(tài):如履薄冰。
因為這是
全國首例大直徑盾構機在富水砂卵石地區(qū)成功穿越運營中的高速鐵路
建設者們?yōu)榇藴蕚淞?/strong>
近一年時間
難度級別
這趟穿越之旅被列為
全線8個特別重大風險源之一,
也是全線的重難點工程之一
難在哪里?
成雅鐵路是串聯四川西部的重要鐵路線,最高時速200公里,高峰時段,鐵軌上平均每9分鐘就有一列高鐵駛過。
盾構穿越成雅鐵路處埋深6.86米,隧道外邊緣與高架橋梁樁基礎凈距6.3米,設計要求橋樁沉降及位移允許值僅為2毫米。
用建設者的話來說
“在淺埋深、小凈距、高富水多重復雜工況下進行運營高鐵線路的下穿施工,稍有不慎,樁基位移、地面沉降、涌水涌砂及螺旋機噴涌等問題將如猛虎撲來,后果不堪設想?!?/span>
2毫米是什么概念,相當于十幾張A4紙疊加的厚度。一毫一厘,細微到幾乎看不見,可是在建設者眼里,這一毫米就是天大的事。
盡管“雷區(qū)”只有50米,高鐵橋的跨距32.7米,可這2毫米的硬指標,成為了項目團隊必須攻克的難題。
給橋樁穿上“鋼圍裙”
盾構下穿成雅鐵路按左線先穿右線后穿的原則,兩臺盾構機保持100米的距離。為了確保沉降值在可控范圍內,項目在高架橋樁和地鐵隧道之間打下四排72根直徑1000毫米的隔離樁,這就像給橋樁穿上了“鋼圍裙”,把鐵路橋樁與盾構安全隔離,既穩(wěn)固橋樁范圍的土體,又減少盾構施工對橋樁的影響,從根本上保證橋樁基礎的沉降。
科技檢測
項目還依靠科技,對正在運營的高鐵軌道、高架橋墩、地面埋設監(jiān)測點,實時采集監(jiān)測數據,做好地質超前預報。當下沉量到了設計預警值時,預警系統會發(fā)出警報,他們將根據沉降指標按照應急預案迅速對預警范圍作出應急處理,確保過程管理的準確、及時、有效和全天候覆蓋。
注漿、渣土是關鍵
注漿及渣土改良也是決定沉降的關鍵因素。注漿就相當于給土層進行了一個整體加固,而良好的渣土改良有利于降低扭矩、刀具磨損和掌子面的穩(wěn)定。
漿注多了會造成上面土體隆起,注少了又會引起沉降,而渣土改良效果的成功與否,也將直接影響到盾構機的掘進速度、掘進模式。
臨近下穿時,建設者特意停下盾構機前進的腳步,給它進行了全身體檢并全盤更換了“牙齒”,為成功下穿鐵路再上一份保險。
3月19日,盾構機開啟了這次高難度的穿越鐵路之旅。盾構下穿作業(yè)時還要保證高鐵正常運營,讓這支盾構團隊不敢有絲毫懈怠,地上地下密切配合,通力作戰(zhàn)。
終于!4月12日中午,第852環(huán)管片拼裝完成,盾構機平安穿越這一特別重大風險源。監(jiān)測數據顯示,高鐵橋墩單次最大沉降量為0.9毫米,完全滿足最大沉降量2毫米的設計控制標準。
成都軌道交通17號線,是串聯成都中心城區(qū)與溫江、雙流外圍區(qū)域的重要快線,設計時速達140公里。線路全長約26.1公里,共設車站9座,其中高架站2座、地下站7座。(來源:成都地鐵 )